人口
|
2000萬以上:壯族1800萬左右,布依族286萬左右,儂族88萬,岱族148萬。 |
聚居區(qū)
|
壯族: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全境(其中南寧、百色、河池、柳州四個地區(qū)壯族人口占60%以上),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,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,湖南省江華縣。
布依族:貴州黔南、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自治州,云南東部。
儂族、岱族: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北部各省。
|
|
壯語,分南部和北部兩大系統(tǒng)。
南部:壯語南部方言·儂語·岱語
北部:壯語北部方言·布依語
|
文字
|
方塊壯字:起源于唐宋時期,按照漢字“六書”構字法創(chuàng)造的漢字類型文字,F(xiàn)代仍有一部分地區(qū)還在使用,F(xiàn)有許多壯語專家和學者都呼吁進行字型規(guī)范化并恢復使用。
拼音壯文:20世紀50年代中期創(chuàng)造,以拉丁字母為基礎,加有斯拉夫字母,80年代改為純拉丁字母文字。推行了半個世紀,廣西各地機關單位的門匾、中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上都印有這種文字,但在壯鄉(xiāng)的推行工作尚未深入民心。
|
歷史稱謂
|
先秦時期:西甌、駱越
秦漢時期:南越、甌駱、烏滸、濮
三國魏晉:濮、僚、俚
隋唐時期:俚、僚、西原蠻
宋元明清:僮、土、良、儂
民國時期:僮人、儂人、土人、土僚、仲家、沙人
現(xiàn)代社會:僮人、土人、沙人、儂人→壯族,仲家→布依族,土族→儂族·岱族
|
|
麼教(土教/師公教)
最高神祗:布洛馱(公祖老爺)
信仰特征:萬物有靈、崇拜祖先、多神信仰
|
|
飲食:以大米為主食,嗜酸,喜糯米,生淡為主
婚俗:以歌擇偶,不落夫家;現(xiàn)代大部分地區(qū)婚姻自由。
葬俗:土葬為主,盛行揀骨二次葬、崖葬
居。汗糯⑿袟U欄建筑,現(xiàn)代1/3的地區(qū)還保留這種建筑,其他已流行落地式建筑。
|
節(jié)日
|
⒈迎新火和桃新水 ⒉藥市 ⒊達旺節(jié) ⒋吃立節(jié) ⒌祝壽節(jié)
⒍魚花節(jié) ⒎婭拜節(jié) ⒏五谷廟節(jié) ⒐霜降節(jié) ⒑雙喜節(jié) 11.三月三 12.;旯(jié) 13.中元節(jié) 14.螞拐節(jié)
15.花朝節(jié) 16.歌圩 …… |
|
“那”文化:歌圩文化、銅鼓文化、岜萊文化、桿欄文化、壯醫(yī)文化、壯劇文化、麼教文化 |